生物多样性日特别制作丨是谁 路过了我的镜头?
用相机镜头捕捉山野间的生物,是眼下热爱自然的年轻人最想做的一件事。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
浙江新闻客户端“数一数二”栏目联合杭州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推出特别制作——
是谁,路过了我的镜头?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构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
近年来,国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范围、强度也远比过去要高,所以新发现也不断涌现出来。
一段视频引发的“疑案”
2021年9月的某一天,浙江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范忠勇收到了一条来自德清莫干山的视频。
视频很短,只有几秒的时间,拍摄的是跑进莫干山民宿中的一只刺猬,刺猬整体呈黑褐色,在视频中正大口咀嚼着一条青虫。
刺猬是浙江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不管是城市还是山区,都能见到刺猬的踪影。原本这条视频会这样被略过,但是范老师很快意识到了这条视频的特殊,这只刺猬和浙江唯一记录在册的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不一样!
东北刺猬。浙江新闻客户端拍友 蒋天沐 摄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浙江只有一种刺猬。无论是《浙江动物志》或者其它文献都在浙江只记录到了东北刺猬这一种猬形目动物。
在确定了视频的真实性后,范老师与浙江自然博物馆哺乳动物研究员陆祎伟经过反复观看视频细节与讨论,认为视频中的刺猬可能为猬形目猬科林猬属的某个物种。
被我们忽视的刺猬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的三支队伍对浙北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进一步的搜索。除德清莫干山以外,在安吉又采集到两只被路杀的类似刺猬标本,在杭州余杭径山采集到一只刺猬活体。
在径山采集到刺猬活体。(杭州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提供)
将莫干山采集到的刺猬血液样本和径山刺猬的组织样本送检DNA后,确认该物种为浙江哺乳动物新纪录——侯氏猬(Mesechinus hughi),浙江省哺乳动物的名单自此又多了一个新成员!
侯氏猬头宽、吻尖,与东北刺猬相比额头正中没有裸露的头皮,吻部皮肤更接近粉色。体背棘刺颜色较深,除背部以外全身被毛,毛色为淡棕色或浅褐色。棘刺短细,几乎没有全白色棘刺,大部分棘刺从基部至刺尖分为4段,呈白黑相间的颜色。
侯氏猬的刺。(杭州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提供)
在确认了浙北分布有侯氏猬以后,通过对以往的红外影像数据与照片数据的复盘检查,发现除以上地区外,长兴煤山、安吉龙王山、临安清凉峰、淳安都有侯氏猬的影像记录。
侯氏猬。(杭州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提供)
安徽省此前也发现了侯氏猬,且与浙江的样本种群间遗传距离只有0.35%。由此可以推断,浙江西北部延伸至安徽南部一带一直有一个稳定的侯氏猬种群。但是由于以往认知的匮乏以及调查手段的限制,科研人员一直到2018年以后才发现他们。
还有许多谜题尚待解开
侯氏猬在浙江的发现,无疑为浙江的野生动物研究增添了重要一笔,然而除了对其外形有所观察,我们对浙江侯氏猬的生活史及其他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更多谜题等着科研人员解开。
例如,虽然在浙西北已找到侯氏猬的踪迹,但是它分布的南界究竟在哪里仍然是未知的,是否在浙江中部甚至更南的区域也有它的种群,还需要更多的实地寻找。
浙江常见的东北刺猬和新发现的侯氏猬,这两种刺猬是如何在同一片区域竞争或者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位?
此外,如果长三角的侯氏猬是一个孤立的种群,那这个种群是否已经和中西部的种群有所分化而被认定为一个新物种呢?
在这只小刺猬身上,还有很多答案,有待解开。
想知道我们身边动物植物更多有趣的故事吗?
请持续关注浙江客户端与杭州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联合推出的系列生物多样性专题报道。
特别鸣谢:浙江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
上一篇
浙江昨日新增本土阳性1例 为卡口拦截发现
用相机镜头捕捉山野间的生物,是眼下热爱自然的年轻人最想做的一件事。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 浙江新闻客户端“数一数二”栏目联合杭州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推出特别制作—— 是谁,路过了我的镜头?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下一篇
国家卫健委:昨日本土新增 “157+667”
用相机镜头捕捉山野间的生物,是眼下热爱自然的年轻人最想做的一件事。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 浙江新闻客户端“数一数二”栏目联合杭州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推出特别制作—— 是谁,路过了我的镜头?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